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法规 » 市政府文件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各县、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中央、省属驻市行政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盘水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853

(此件公开发布)


六盘水市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决策部署,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有关规定,按照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全面加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结合全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8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截至2018423日,全市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765处,威胁群众33659129776人(其中特别危险点56处,威胁448816498人)。按行政区域划分:六枝特区117处、盘州市340处、水城县213处、钟山区93处、钟山经济开发区2处;按等级划分:特大型9处、大型51处、中型335处、小型370处;按灾种划分:滑坡441处、崩塌155处、泥石流1处、地裂缝54处、地面塌陷70处、不稳定斜坡44处;按诱发因素划分:自然因素诱发526处、人类工程活动诱发239处(其中:采煤诱发211处)。根据贵州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分析研判,结合全市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分布规律,对2018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如下:

(一)总体趋势预测。2018年全市发生地质灾害风险仍然较高,灾害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主,盘州市、水城县可能有偏重趋势,六枝特区、钟山区可能在近年平均值范围波动。灾种主要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崩塌所占比例较大。采煤集中区域及工程建设区发生地质灾害风险极高,易发区不稳定斜坡地带,在强降雨诱发下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二)重点时段预测。2018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主要在汛期5—9月,高峰时段6—8月,特别是暴雨、特大暴雨和连续强降雨的情况下,发生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当日降雨量达50毫米或连续降雨量达100毫米以上时,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高;当连续降雨量达到200毫米或短时间(1日或数小时)降雨量达150毫米以上时,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三)重点区域预测。

六枝特区:关寨新窑落别大用;牂牁中寨郎岱;岩脚梭戛新华等区域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新场新华落别中寨等区域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高易发区;大用木岗等区域为滑坡、地裂缝、崩塌高易发区。

盘州市:断江柏果松河淤泥羊场等区域为滑坡、地裂缝、崩塌高易发区;平关红果西冲为滑坡、地裂缝、崩塌高易发区;水塘响水老厂为滑坡、地裂缝、崩塌高易发区;保田新民为滑坡、崩塌高易发区。

水城县:比德化乐为滑坡、地裂缝、崩塌高易发区;纸厂玉舍勺米米箩阿戛果布戛蟠龙为滑坡、地裂缝、崩塌高易发区;都格发耳鸡场龙场顺场为滑坡、地裂缝、崩塌高易发区。

钟山区(含北部五乡镇):大湾汪家寨大河等区域滑坡、地裂缝高易发区;木果金盆保华等区域滑坡、崩塌、地裂缝高易发区;城中心区至双水岩溶塌陷等高易发区。

二、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部署,按照防、避、治总体要求,全面构建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新机制,扎实推进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

(一)全面设,夯实防灾基础。

1.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责任落实到县、乡、村、组及每个隐患点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按照管行业、管地灾要求,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全面做好行业领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按照谁诱发、谁治理原则,严格落实责任主体治理责任,全面做好地质灾害的治理和搬迁工作。

2.强化隐患排查。以县为单位,集中力量,组织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的地质灾害隐患动态排查,重点排查学校、医院、集镇、村寨等人员集中聚集场所,做到只要有人居住和经过的地方就要排查,不留死角。全面推进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专业排查,排查出的新增隐患,要及时纳入台账管理,做到隐患早发现、早监测、早预警、早避让、早处置,531日前保质保量完成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专业排查工作。

3.建立人防技防相结合监测预警体系。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将监测员、巡查员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所有隐患点必须配备监测员,监测工具、物资要配备到位,做到监测监控率达100%20户以上村寨必须配备地质灾害巡查员,广泛动员群众做好村寨周边的巡查,推进构建群众报灾、部门查灾、专家核灾新型防范体系;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对适合安装监测设备的重大隐患点,100%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科技监测预警能力;

4.建立专防群防相结合防范机制。加强技术协作,各县(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和钟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与地勘单位签订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保障责任书,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5.建立完善气象预测预警体系。强化汛期监测预警,各级国土、气象、水利等部门要加强会商分析,努力提高预报精度,提早发布预测、预报、预警信息,牢牢掌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县级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媒体等途径发布信息,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确保各级防灾人员准时准确收到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6.强化应急值守。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汛期领导带班、专人值守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严密关注雨情、汛情、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及时作出部署和调度。做到信息处置及时,杜绝信息截流、迟报、瞒报,执行灾情险情双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7.强化应急演练。积极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演练,隐患点预案演练率达100%,真实检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隐患点预案是否科学、是否可操作、信息是否及时上报、各级各部门应急响应是否迅速。

8.加强宣传培训。加强教育宣传,通过网络媒体、专题培训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普及防灾知识,进一步强化防范责任意识,提升各级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

(二)积极险,确保安全度汛。

1.整合政策资源。各级各部门要千方百计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积极主动避险。对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受地质灾害威胁地区的群众,要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等政策,该转移的要尽快转移,该避险的及时避险,有效消除地质灾害存量。

2.加强煤矿监管。建立煤矿企业问题清单,督促煤矿企业制定一矿一方案,按照先搬迁后开采要求,应搬迁则搬迁,该治理则治理,有效消除隐患,对拒不执行的企业,责令停产,直至关闭。

3.作好应急处置准备。加强抢险救灾准备,时刻保持临战应战状态,牢固树立宁可防空、不可空防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工作理念,按照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全力做好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各种应急物资、装备能第一时间保障到位,救援队伍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救援。

4.有效处置灾情险情。新发生的灾情险情,立即进行紧急撤离避让,避让要彻底,确保不留一户一人,要做好避让群众保障工作,管控到位,确保撤离群众不回迁。

(三)综合理,确保取得成效。

1.建立项目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库,符合工程治理条件的隐患点纳入项目库,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属于自然因素诱发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分期分批组织编制项目申报资料,积极申报项目,争取国家、省级资金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自然因素诱发的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及危急危重的隐患,县级组织实施治理;人为工程活动引发的隐患,督促责任主体实施隐患治理。

2.加强项目监管。全面完成20162017年度获批的20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确保治理取得实效。新发生的灾情和险情,及时实施应急治理,有效消除隐患。

3.创新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开发式矿区综合治理模式,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引入社会资金实施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实现矿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三、完善保障措施

(一)各县(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和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机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专职人员,达到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要求。

(二)各县(市、特区、区)人民政府和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无截留挪用。应急治理经费、项目配套资金、项目库建设前期经费有保障。地质灾害监测员、巡查员的补助每月足额发放到位。


上一篇:
下一篇: